北京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通过由社区医生、护士、预防保健三类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与社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与传统的和大医院的诊疗流程比较,家庭医生式服务诊疗流程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患者不再被随机分配就诊,而是直接预约、分诊至其签约医生处进行候诊;二是患者不再是单纯诊病,而是接受医护团队的健康管理,必须保证与居民间充足的交流时间,当次诊疗结束时,要视情况与就诊居民预约下一次复诊时间,或提供转诊服务;三是签约患者享有优先就诊等签约便利。目前,北京市已有260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此服务流程。
通过几年的探索,社会公众对签约服务正逐步认可和接受,但也有许多方面亟待完善,如由于没有相应的付费机制,对协议双方的约束性普遍较弱等。未来,结合国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总体要求,北京市也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的内在激励与外部支持机制,调动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改进服务方式,增强群众主动签约的意愿,强化签约服务效果。
北京市首个居民健康监测小屋在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在这里,居民可以在社区医生的帮助下检测血压、血糖状况,体检数据将纳入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管理。在居民健康监测小屋看到,屋里有身高仪、体重仪、血压仪、肺功能仪等体检设备,辖区签约居民只要凭社保卡,就可自助进行健康体检。居民自助体检结果将通过网络平台,自动加载到居民健康档案当中。社区医生不仅可以对管辖居民的健康状态进行动态检测、分级管理,还可以根据居民的具体情况提供就医指南,必要时进行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