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乃至全球公众健康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为应对和遏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井喷式”高发态势,促进居民形成健康行为方式,国家卫计委疾控局等多部门共同发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在全国各省市创建包括“
健康小屋”在内的9类健康支持性环境。潍坊市经过5年的积极筹备、建设,“
健康小屋”创建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潍坊市12县市区共有常住人口900多万人,目前全市共创建“
健康小屋”125家,每县市区平均不足10家,人群覆盖率偏低,离创建标准相差甚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潍坊市“
健康小屋”经费投入不足,场地设置、空间布局不够合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经费筹资方式主要由疾控部门和医院等其他医疗机构出资,出资方式较为单一,相关部门参与度不够,大部分“
健康小屋”依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而企事业单位、社区活动中心、学校、商业街区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干预重点人群集中场所设置数量较少,同时有一部分“
健康小屋”配备的健康检测设备较为简易,影响“
健康小屋”科学、持续、高效运转。本次调查的125家“
健康小屋”共有259名相关工作人员,平均每个“
健康小屋”配有工作人员2人,其中医生、护士等健康相关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较低,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薄弱,建议提高医疗专业人员比例,增强“
健康小屋”健康相关行为指导与干预专业队伍力量。
工作开展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潍坊市“
健康小屋”工作开展已基本形成运行体系,72.80%的“
健康小屋”开展使用宣传,每家“
健康小屋”年均使用频次为2103人次;117家(93.60%)“
健康小屋”针对来检测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同时有59家(47.20%)“
健康小屋”检测数据结果可用于居民健康档案更新,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居民健康问题并随时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有效提高了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重点化管理。但调查同时发现,仅有76家(60.80%)“
健康小屋”制订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校准的106家中,仅有28家(26.42%)对于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和校准频次每月进行1次,这势必影响“
健康小屋”的作用发挥,需要各相关部门和机构给予充分重视,加大“
健康小屋”的管理及仪器设备维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