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体有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组成,由于组成的比例不同,因而有不同的体质。如某种体液比例失调,人就患病,体液失调有过多和不足之分,故疾病就有不同类型。此后到1935年E甫洛夫分神经类型为止,已不下30余种。二千多年来,医学家们一直在探讨着这人类的体质问题,但至今对体质的本质知之甚少。
有关体质理论问题,我国早在《内经》中即有论述,迄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它不仅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并对人体类型作了若干分类,它以其独特的理论贯穿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对后世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由于论述零散,后人又缺乏系统整理,尚未成为一门独立学说。而近年在整理中医理论时,一般只提及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等,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则有我们于1978年比较明确地提出,匡氏则从病理角度首先提出体质病理学研究,均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中医体质辨识学说:将以中医理论为依据,比较系统地论述人的体质生理、体质的分类及理论,形成不同体质的诸种因素,体质与发病,体质与辨证治疗,以及对今后探讨体质的意见等问题,使之成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门新的学说。